臨沂第四屆城市戲劇節
暨臨沂大劇院 “文化黨課”系列演出
第三場
榮獲第十六屆“文華大獎”
第十五屆精神文明建設“五個一工程獎”
上海歌舞團巨作舞劇《永不消逝的電波》
獻禮新中國成立70周年!
向英雄致敬!
在觀眾的熱情中首場結束!
昨晚,歌劇廳中,諜影重重的上海,電報機的發報聲急促有力,無序的數字背后蟄伏著槍林彈雨,綺麗旗袍的身姿綽約中暗涌著波云詭譎, 訴說著英雄的情懷,續寫著關于信仰的故事......


舞劇《永不消逝的電波》以李白烈士的真實故事為素材,在尊重歷史的基礎上進行大膽原創,青春色彩、紅色記憶、浪漫情懷、諜戰氛圍在這部劇中展現地淋漓盡致。

當大幕拉起,報館職員、裁縫、女工、黃包車夫、賣花女……
九個不同的角色朝著觀眾走來,每位人物如同珍珠項鏈,串聯起各自的使命,故事徐徐展開,每一幕都充滿著電影的畫面質感。演員們對角色全方位的用心塑造,讓觀眾看到了年輕舞者們的潛力與光芒。
26塊可移動的景片,配合光影、多媒體的使用,將舞臺切割出若干不同的時空,編導巧妙地在舞臺上完成了不同時空的對話,倒敘、插敘、并列蒙太奇以及慢動作的倒退閃回等,這些電影手法運用到舞劇的敘事中,使得戲劇張力得到彰顯。
燈光和投影等多媒體舞美效果也一定程度上講了故事。投影在半透明幕布上的雨和閃電,無盡的黑暗中走向了光明,影影綽綽的燈光演繹的是一種不接近于真實的疏離感,是雪崩之前的蒼白,暴風雨前的平靜。
石庫門、弄堂、報館、旗袍裁縫店等老上海的城市特色細致入微的呈現于舞臺之上,《漁光曲》熟悉的旋律,弄堂里的充滿著煙火氣的場景,描繪出一幅栩栩如生的老上海生活畫卷,喚起人們的舊時記憶。
無論是劇情結構、音樂創作、舞美、燈光設計,還是服裝設計、人物造型、多媒體設計、攝影、平面設計,舞劇《永不消逝的電波》都力求精致細膩,呈現出十足的諜戰氛圍和極具年代質感的“上海味道”。
演出中,觀眾們始終將目光凝聚于舞臺之上,當一個個革命者在舞臺上犧牲,有人小聲啜泣,有人暗自稱贊,這背后,有著太多真實的震撼與感動。

演員們鞠躬謝幕時,雷鳴般的掌聲在現場響起,一千多名觀眾長達6分鐘的掌聲,向這個處處懸疑、步步驚心的中國首部諜戰題材舞劇致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