郵箱:lydjy@lydjy.com
地址:山東省臨沂市北城新區蘭陵路9號
客服專線:0539-3216611、3216633、4000878539
版權所有 臨沂大劇院 Copyright©2014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14034129號
會員政策:會員八折,每個賬戶單場限購6張票;
注冊愛藝卡可享受9折優惠,點我免費注冊;
積分兌換:開票三天后會員可積分兌換門票,兌換比例10:1;
學生證(中專及以上學歷在校證件)、士兵證、老年證、殘疾證購票7.5折
(疫情期間可通過電話或微信助手小藝購票);
各項優惠政策不可并行,如有變更,請以變更后的通知為準。西安鼓樂—中國古代音樂的活化石
西安鼓樂,流傳于西安(古長安)及周邊地區的傳統音樂,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。源于唐代燕樂,之后又融入了宮廷音樂,安史之亂期間隨宮廷樂師的流亡而流入民間。西安鼓樂至今仍然保持著相當完整的曲目、譜式、結構、樂器及演奏形式。
西安鼓樂起源于隋唐形成于明、清,曾是古代皇家宮廷音樂的重要部分。因皇帝常在行宮中觀賞,因而在民間流傳。在古長安及周邊地區,尤其是秦嶺北麓的眾多寺廟和道觀,這些廟、觀的廟會活動和多家民間樂社是西安鼓樂得以生存的基礎。
西安鼓樂分為“坐樂”和“行樂”兩種演奏形式。坐樂是室內音樂,坐樂大致可以分為城鄉兩種,城市坐樂編制約十二三人。行樂在行進中演奏,伴以彩旗、令旗、社旗、萬民傘、高照斗子等,樂器用高把鼓、單面鼓等。行樂有時還有歌詞,內容與祈雨有關。
以竹笛為主奏樂器,吹奏樂器有笛、笙、管,擊奏樂器有坐鼓、戰鼓、樂鼓、獨鼓及大鐃、小鐃、大鈸、小鈸、大鑼、馬鑼、引鑼、鉸子、大梆子、手梆子等,有時還加上云鑼。
西安鼓樂的調式為七聲音階,他所用的調依據五度相生律而得,常用的四調稱之為:六調、尺調、上調、五調。西安鼓樂保存了大量史傳曲目名錄中的鮮活曲譜,對被認為“無聲的中國音樂史”有著難以估量的價值。
西安鼓樂分為僧、道、俗三個流派。僧派由一毛姓和尚所傳,演奏者多為市民、僧人;其音調較高,悠揚而熱烈。道派為城隍廟道士所傳,音調較低,平和、幽雅。俗派是由于僧派中的一部分樂曲,長期掌握在農民手中,不斷吸收民間音樂,逐漸和僧派有了區別,而形成俗派,其音調高揚、渾厚、熱烈。